《中国村落》总导演(十):农闲时候村里忙
浙江卫视 发布时间:2019-05-06

辽宁沈阳沈北新区一望无际的稻田,秧苗茁壮。期待丰收的时节,原本也是宁静的时节,可是在锡伯族农民的创意田园里,却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每一年的这个时候,这片稻田吸引了无数的观光客人,这是因为,农民把稻田种出了花:他们把万亩稻田当作画布,绘出了巨大面积的稻田画。

进入蓝莓视频观看《中国村落》最新一期完整视频>>

原来的农闲稍憩,也变成了忙得团团转。中国的村落,有很多这样的“忙闲”。

中国的村落,不只是一座座不同形制的建筑,更是一个地方文化,一种地方精神的物质体现。而这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来源于农耕生活的需求,产生于农闲时间的忙碌,生长于分工有序的合作。

今天,村落里部分脱离土地、甚至完全不依赖土地的人群不断出现,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闲,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忙碌。那么,今天的农闲,我们的村里都在忙活些什么呢?

安徽歙县伏岭村的一帮年轻男女,正在忙着给自己“做寿”,因为他们今年三十了。中国人传统寿庆分为上寿,中寿,下寿,即使下寿也得要五十岁了才有资格,何来30岁做寿的道理?这是徽州文化的特殊现象:“做三十岁”或“做四十岁”,那是要告诉自己,你已届而立之年了,你已是不惑之年了,“做三十岁”,“做四十岁”,不是“做寿”而是做事,要为村里做点公益了,比如修桥铺路,比如节庆活动。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今天的节日是在宁静的氛围中进行,但每个忙碌的藏民内心却是涌动着虔诚和激情。他们要用特殊的方法:灌礼,让他们的藏房变得洁白如洒落在大地上的串串佛珠。

为藏房浇注灌白色的土,首先是一种美好的装饰,其次是为了防止雨水对泥土墙的冲刷,而最为藏民所看重的是,浇灌的过程,是一次庄严而神圣的祈福仪式,每浇灌一次就相当于点上一千盏酥油灯,吟诵了一千遍平安经。

因此,每年藏历的十月,整个乡城都要对自己的藏房进行一次灌礼。也因此,浇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这样的细心和虔诚。

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不是简单而快捷的粉刷,而是要这样一寸一寸一点一点地浇灌、渗透。

春暖花开之际,秋收冬藏时节,衢州衢江区黄坛口村的“一亩耘心”田园里,都会摆起巨大的稻田里的餐桌,诗情画意,歌声琴声,最不破坏风味的烹调,最与环境协调的摆设……这样的饮宴,身心感念的部分大大超越了味蕾享受和吞咽果腹的满足感。田园的主人,诗意的农人许天佑告诉我们:“不是说只懂种田就可以了,要把各种不同的元素全部融合起来,把所谓农村的这种精神面貌,朝气要带起来:应该是早上笑脸下田,然后微笑着晚上回家,这个是农业的最根本,最终的一个目的”。

在辽阔的疆域,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这一为庆贺丰收,感恩土地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吃新节”。“吃新节”的这种吃法,其实透露了中国稻作先民古老的遗传密码。

首先,中国传统社会长期是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只有在特定场所里,重大的节日里,才可能有吃好。其次,我们的《礼》书里面说,“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用饮食的方式让这个宗族兄弟聚会。他我们把吃作为一个情感的表达。

中国人特别重视吃。其实准确的说,是聚餐:是大家一起吃。而这种聚餐,重要的不在“吃”,在乎于“聚”。

中国人特别喜欢聚,聚集一堂,聚族而居,聚沙成塔。

正是在这样的聚会当中,养成了我们以己度人的习惯,培育了村落的日常礼仪,创造了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次聚会的结束,是另一次聚会的开始。

我们下次再聚。

(本文作者:《中国村落》总导演夏燕平)

由浙江广电集团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村落》浙江卫视正在热播,今晚两集连播。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