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啃硬骨头,看冯文娟、尹正如何共同走完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卫视 发布时间:2020-11-22

正在浙江卫视热播的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石头开花》,今晚将播出第六单元《最后的土房》,《最后的土房》讲述了扶贫干部如何面对“最难啃”的骨头,带领村民走完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的波折过程。

扶贫要啃硬骨头    

第六单元《最后的土房》由曾执导过《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惠楷栋导演执导,冯文娟、尹正领衔主演,这也是惠楷栋导演和尹正的再度合作。剧情的主题是贫困地区村民“易地搬迁离乡难”的问题,讲述的是扶贫干部彭莉面对大石村的“钉子户”郑守德时,尽心尽力,巧妙化解村民生活困难,帮助大家打开重重心结,让村民们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最终,“老倔头”主动地搬离了荒凉大山。

大石村的搬迁问题代表了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村中大部分的村民都住进了幸福新村,但是却有顽固的“钉子户”不肯下山,成为了扶贫安置中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打的硬仗。然而,扶贫干部在面对“老顽固”郑守德时,却并不用强,而是用善意真心解决他的层层顾虑和实际困难,使他一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拒绝说教,以真心解心结

《石头开花》扎根生活,真实再现了扶贫路上的种种困难,在《最后的土房》中,反映的是扶贫干部如何贯通始终,让扶贫政策彻底到位。“最后一公里”说远不远,因为它就在贫困群众的门前,说近也不近,因为如果脱贫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就会出现“末梢堵塞”。

《最后的土房》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出于“人之常情”来看待钉子户的问题,郑守德“固守”老宅,并非没有道理,他舍不得养出了感情的老黄牛;也惧怕下山后自己的经济能力支撑不了高物价,对于未来缺少信心。

可以说,民生问题不解决,心结问题不打开,就算是新房也没有吸引力。而《最后的土房》恰恰呈现了扶贫工作的细致入微,扶贫政策的帮扶惠民,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接地气的方式反映宏大主题

《石头开花》通过新主流的方式,用充满泥土气息的中国扶贫故事揭示了中国为何能够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石头开花》没有喊口号,但却在润物细无声的细节中树立起扶贫干部的鲜活形象,比如,《怒放的山花》中,别人不理解戴志强为何那么耿直、那么拼,在与李主任的聊天中,他说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也是在山里长大的,我考上高中以后到了县里,我才第一次见到电灯……同样是中国的土地,同样都是中国人, 难道他们天生就要受这个穷吗?我不相信!”

宏大的主题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来展现,《石头开花》使得观众颇有亲近感和共鸣感,在第五单元《怒放的山花》中,村民们种植石斛的场景不是拍戏做个样子,而是真的很专业,清理石缝中的泥土,把苗顺着缝隙送进去,然后用树皮卡紧,这个过程也增加了剧集的真实感,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石头开花》也没有板着面孔讲扶贫,有的情节甚至带着喜感,轻松中点出背后的深意,比如《最后的土房》中,有一个村民花式省电的桥段就揭示了扶贫考虑的是长远的问题,不是形象工程,更不会让村民们在新房里住的不踏实,正如剧中扶贫干部所说:“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脱贫不脱策……”可见,扶贫工作组始终守护在村民身边,帮助他们们融入新生活,实现创业发展和自我发展。  

《最后的土房》还以小寓大,点出了扶贫中要求“变”的思维。 虽然扶贫政策对于贫困群众体贴入微,但是,小康不是别人送的,是靠自己创造的。剧中的郑守德的儿子郑传宗没有技术、没有文化,天天在家捧着手机玩麻将,在扶贫干部的劝说和鼓励下,最终还是靠自己的打工经验,才获得了更好的机遇。 

目前十个单元剧集已经过半,接下来《石头开花》又会为我们带来扶贫道路上什么样的精彩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