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落》总导演手记(十一):第四个苹果
浙江卫视 发布时间:2019-05-13

点击进入蓝莓视频观看《中国村落》完整视频>>

说上帝给人类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给夏娃,开启了人类起源大门;第二个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第三个给乔布斯,引领了一场触屏手机革命。

我“发现”了第四个苹果:中国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发展。

人类文明的演进,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但精神却时不时地在恍惚;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变化,却始终没有确定生活的目的。

人类“流浪地球”已经很长时间了,是该“衣锦还乡”归属到“美好生活”追求的岁月里了。而物质和精神比较和谐统一的最好载体是村落,特别是中国式的村落。借助传统村落的格局,加上现代化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它可以是儿童的幼稚园,老人的休憩园,青少年的校园,中年人的创业园。

冯骥才先生明明是一位作家,却非要顶着“中国传统村落专家保护委员会主任”的帽子,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消耗在奔走乡间的路上,把成千上万个村落纳入档案,使这些村落保护有籍。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文明”对自然、古迹的毁灭,阮仪三先生痛心、愤怒,奔走上书,四处疾呼。为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和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七十多高龄斗志依然,拼力保护着中国古村古镇古城的遗迹。经他保护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周庄,桐乡,苏州古街……都已经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名片;

“村长教授”,中南大学教授胡彬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田野考察,用脚步丈量了长江、黄河流域的4700多个村落。其行程,足以绕地球三圈以上。积下了五百多万字的田野考察札记,三千多卷胶卷和近二十万张数码照片,近千张村落建筑手绘式样图。终于把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推向了国家文化保护战略,把中国村落文化的研究引入了国家人文学科研究的领域,进而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理论。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场中国村落的保护战中,没有缺席。

对于村落活态的保护,涌起了很多股力量,而来自住原住村民自发的力量,这是最根本的力量。

浙江常山县对坞村余家富,不舍得伴随他少年成长的村落被拆迁,回家建起了民宿。几经风雨,最终这幢民宿拯救了整个村庄,村子不但没有被拆毁,还纳入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云南洱源县慢城农庄总经理陈代章,当年奋力读书,成功地实现了他走出农门,进入城市的梦想,直至担任银行的行长。在大多数人离开村落进城打工谋生的时候,他反而看见了某种“商机”,毅然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回到家乡,创建农庄;

桐庐县莪山乡的畲族姑娘雷晓华,年轻轻已官至副乡长,可是,她觉得她对家乡的更多贡献不是当官,而是要想办法把村里的年轻人吸引返乡,建设有灵魂的村落。今天的“云夕”系列民宿,为她的家乡带来的新的活力。

有钱的帮钱场,没钱的帮人场。

著名影视演员邢岷山和他的夫人钮晓晴,每年的寒暑假都会邀请一批来自大城市的学者、专家志愿者,到浙江温州泰顺翁山乡,给孩子们讲课。今天,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理论家钮骠先生和昆曲表演艺术家沈世华先生又来到了这里。他们告诉孩子们: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立体的国学,这里有中国的民族精神;

来自广州的旗袍大师庄彦军,平时的身段像极了他的旗袍,不肯卑躬屈膝。但是他来到了这里,贵州丹寨县排摸村,却完全是另一副“摧眉折腰”的姿态。他要用他的设计理念,改变村庄古老美丽的蜡染艺术,让蜡染艺术步入更高的殿堂,让这里的村民能赚到更多的钱。

各色人等以各种热情、用各种办法,保护、利用、发展村落。此中最令我期待的,是一种系统的,高格的乡村实践,这个实践在云南省洱源县的凤羽古镇,实践的灵魂人物是封新城。

封新城,中国新锐期刊《新周刊》的创始人,在主持《新周刊》期间,封新城创造了许多针对时弊,奇思妙想的《新周刊》封面语。对中国村落的思考,不止于宜居的空间,更在于土地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他的目的是:“跟这些白族兄弟们一起去做一个新农村的一个梦吧。让所有的坝子里的农民,跟我一起去种地,不去施那些化肥,把农作物真正原始的味道做出来,并且能卖出很高的价钱。你通过种地就能获得尊严。……他们每年还有一万到两万的人出去打工啊,那我们能不能做到种地就能挣到钱,能不能在我们做的这个农庄,或者是酒店公园里面就能找到他的工作”。

封新城的老领导,原南方电视台台长区念中一语中的:“他们这个组合里面正蕴藏着这样的一种可能,就是精英阶层和土地的结合,是有可能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一条路子”。

其实,“第四个苹果”的念头,也是来自封新城的创意,他在凤羽古镇的田园里,用铁丝,“种下”了三个大苹果。煞是壮观,又令我感动。

是三个苹果,没有第四个。

我猜想,这第四个苹果便是他们的中国乡村实践。

(本文作者:《中国村落》总导演夏燕平)

由浙江广电集团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村落》将于今晚22:00在浙江卫视播出。

分享文章